我们提供安全,免费的手游软件下载!
#历史开讲#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热衷饮食的华夏“老饕”们来说,自商周以来就备受上流社会推崇的宴饮文化绝对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而《周礼·天宫·膳夫》中也记载了“以乐侑食”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酒乐歌舞很早就成了餐桌文化中的一部分。
而在以酒成礼,宾主尽欢的酒桌文化下,宴饮更是发展为了一种集饮食、饮酒、音乐、歌舞、游戏等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社交舞台。
古人宴饮
纵观宴饮文化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餐桌游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毕竟想让客人吃的开心,单靠珍馐美酒是远远不够的;而杂糅了文学、娱乐元素的助兴游戏,永远都是活跃气氛、增进主宾感情的不二之选。
一:比文采的游戏
1、飞花令
作为宴饮文化的核心,酒绝对是餐桌游戏中绕不开的关键元素;而对讲究风雅,喜欢在客人面前展露才学底蕴的贵族跟文人阶层而言,富于文化内涵的行酒令——飞花令也就成了助兴游戏的上上之选。
飞花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即席作诗”的饮酒风俗;对当时的文人来说,饮酒行令是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而在游戏中展现自身才思敏捷的一面则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
到了隋唐时期,酒令与诗歌的发展使飞花令游戏广泛流传开来;而李白、杜甫等之名诗人对飞花令的推崇,也将这一宴饮游戏推上了潮流顶峰。
正如《寒食》一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句,就凸显了诗人韩翃爱诗又爱酒的特点。
诗人韩翃
与喝酒划拳这类盛行于民间的通令不同,飞花令是文人阶层专属的一种“雅令”;因为必须临场构思、引经据典,所以飞花令“高手”们无一不是集才华与机敏于一身的佼佼者。
相较于说出一句包含关键字的诗词就算过关的“简易版”现代飞花令,唐人的玩法则要复杂的多;从史料记载来看,飞花令游戏中,行令者不仅要根据令官给出的关键字作诗,还必须结合前一个行令人的诗句对关键字位置进行调整,在保证合辙押韵的同时追求诗句意境的连贯性。
比如以“花”为关键词,第一句式如果是“花径不曾缘客扫”,接续应答的人需要说出类似“落花时节又逢君”,“花”就在诗中的第二字,第三人要说类似“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诗句,“花”在诗中的第三字,以此类推,一般选择的诗都是七个字的,等待一轮结束后可以循环,答错或不答的人就要罚酒。
再来看应答者所应答的诗句的出处,应答者可以以古人诗词应答,这是比较简单的,仅是考验古诗的储备量;再者应答者可以现场作诗应答,这就比较困难,在座的诸位通常也都是学问显赫之辈,应答者所说的诗必须有极高的水平才有说服力。
古人文
人聚会所以飞花令不仅是文人宴饮时玩的一种游戏,还是一个展示文采的机会,至于文人们在玩飞花令的时候是不是存了比文采高低的心思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2、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民俗游戏,据考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这种游戏的目的是祛除灾祸与不吉。
曲水流觞游戏并不复杂,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参与者坐在河渠两侧,在河渠上流放置酒杯,酒杯漂流而下,到了谁面前谁就要拿起饮酒。
古代游戏曲水流觞
流觞的“觞”也就是古代的酒杯,酒杯能漂流是因为古代的这种酒杯是用木头制作的,体量较小,也比瓷器或青铜酒杯轻很多,它的底部还有托盘,这种构造就使“觞”能浮于水面。也有一种陶质的“羽觞”,比木质的“觞”重,要使其流,就要放在荷叶上。
到魏晋时曲水流觞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们诗酒唱筹的一件雅事,“觞”流到谁那里谁不仅要喝酒还要赋诗。纵观曲水流觞的历史,曲水流觞最为辉煌的时刻恐怕还是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那段时期。
《兰亭集序》的魅力不言而喻,它的创作就与曲水流觞有关,或者说这个作品就是在曲水流觞的娱乐气氛推动下诞生的,其中写道: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管弦之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这一佳作的诞生与曲水流觞有关,而曲水流觞也因为兰亭雅事愈发的成为一种具备文雅特征的游戏。
《兰亭集序》
当然,古代比文采的游戏不仅有飞花令与曲水流觞,还有饮酒令与标题中讲到的射覆等。管中窥豹,能看出这些个古代比文采的游戏之所以能够流行,未尝没有文人展示文采之心思的推动,当然这也不是唯一因素罢了。
二:比技术的游戏——投壶
古代宴饮时候的游戏也不会都是文雅的游戏,存在一些别的类型的游戏,比如投壶。投壶是一种投掷游戏,投壶的玩法比飞花令和射覆等文雅的游戏更简单,刨除其他描述来看,投壶就是将箭矢向壶中投。
投壶源自于古时候的射礼,司马光《投壶新格》中写到如果由于场地因素或者客人生病,此时不适合举行射礼,以投壶代替。
投壶
投壶的发展历史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宴饮游戏。宋代吕大临的《礼记传》中写道:
“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说明到宋代投壶也并未丧失其继承于射礼的礼仪内涵。
投壶所用的壶是酒壶,就是将酒壶当做靶子,手持箭矢向壶口中丢,看谁的准头更高。在电视剧《知否》中还展示了向酒壶的耳中抛丢箭矢的片段,并且还有双手投掷的。比试结束后根据谁丢中的箭矢多少来判定输赢,赢者令输者饮酒奏乐。
上至春秋战国就有古人投壶的记载,比如《左传》之中就有关于晋昭公和齐景公一块投壶的记载。在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写到了投壶: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这里的“射”就是投壶。
投壶游戏不仅能饮酒助兴,并且能使宴会气氛变得更加地放松、欢乐,广受欢迎。
三:看运气喝酒的游戏——筹令
古代还有一种纯粹关乎喝酒的游戏,也就是筹令,筹令起始于唐朝,后来一直流行到明清时期,筹令本质上就是一种抽签饮酒的游戏,当然其真正的玩法要复杂一些。
筹令指的是用酒筹当做工具的酒令,我们都知道算筹,所谓筹就是计算工具。不仅在古时候,现在也是,酒宴之上宴饮一轮为一巡,酒筹就是记载喝了酒喝过几巡的工具,一开始酒筹还比较的随便,比如白居易的诗中写道:
“醉着花枝作酒筹”
也就是直接折几个树枝用,后来就出现了一些专门制作的“筹令”。
古人喝酒
比如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的唐代“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这个酒筹筒中藏有50根筹令,筹令上有论语以及喝酒的规定,酒筹分为3分、5分等依次后排,各自对应的酒量就不同,分数越高酒量越大,10分为一整杯,饮酒的方式有“饮”、“劝”、“来”、“放”,抽到什么就要按照规定来喝酒。
为了将游戏进行得彻底,唐代的筹令游戏中还有“裁判”或者叫“记录员”,并且还不止一个,各有分工,他们规定筹酒令的各种事宜,并且还起着监督作用,所以没有什么人能躲过喝酒。谁要喝多少就全凭借运气。
唐朝的筹令还比较的雅一些,到了清代筹令的花样就更多了,比如有的酒筹筒就没有镌刻高深的四书五经,反而把《西厢记》给镌刻到酒筹上了,并且还有对应的饮酒身份,比如“心儿里早痒痒,未婚者饮”。
筹令一般玩到后面就越玩越兴奋,若是运气不好就一直饮酒直到酩酊大醉。
清代
四:气派的大型歌舞
相较于参与性较强,对个人“技能储备”有一定要求的宴饮游戏,以观赏为主的歌舞表演则要轻松得多了;从《仪礼》记载的内容来看,歌舞助兴节目早在西周时期的宫廷宴会上就已经出现;当宴饮进入到饮酒阶段时,宴会主人往往会安排歌舞表演给客人解闷,让现场气氛变得更热闹轻松一些。
据《燕礼》记载:
“升歌《鹿鸣》,下管《新宫》,笙入三成,遂合乡乐。”
这类表演就属于宫廷宴饮场合中的高规格版本了。对一些想借宴会之机展现家族财力和权势的贵族高官来说,歌舞配美酒既是礼仪习惯,也是展现自身审美品味和综合实力的机会。
到了汉魏时期,宴饮歌舞逐渐演变为了一种“以舞相属”的艺术形式;所谓“所属者代起舞,犹若饮酒以杯相属也。”
这一时期的大型歌舞表演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也成为了劝酒、敬酒的一种新形式。由于贵族宴会上的歌舞表演者多为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由她们敬酒也更能体现主人对宾客的重视。
唐代以后,歌舞助兴逐渐发展为了宴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唐史记载来看,唐玄宗在兴庆宫中大办宴席犒赏群臣时,就安排了以丝竹管弦演奏为主的宫廷乐舞节目。鉴于教坊制在唐代实现了高度繁荣,所以当时的乐舞表演也以规模浩大、表演人数众多、节目编排精细等特征收获了无数好评。
作为唐代宫廷乐舞中的扛鼎之作,《霓裳羽衣舞》绝对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歌舞水平。正所谓“千歌百舞不可数,最爱霓裳羽衣舞”;这首据说灵感源于唐玄宗游仙梦境的歌舞表演通过华美的服饰和精妙舒缓的音乐传达出了一种仙境之美,而表演中极具西域特色的部分也让看客感受到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完美结合。
从某种程度来说,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霓裳羽衣曲》既展现了唐大曲华丽繁复的特质,也从侧面印证了唐代的经济文化繁荣;毕竟这种规模宏大的表演可不是国库空虚的统治者能负担得起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上流社会的大型歌舞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兼具礼仪与交际功能的“游戏”,而这种既具观赏性又有一定互动性的环节,也将宴会的层次规格提升到了更高水平。毕竟不论是主人有意安排的节目,还是客人的即兴表演,都为宴饮文化增添了不少乐趣。
结语:
纵览中国古代的宴饮文化,不难发现“吃”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娱乐活动并不像今天那么多的古人来说,在推杯换盏间给吃饭增添一些乐趣,将文人趣味与口腹之欲结合起来,赋予餐桌游戏更多花样,无疑是放松身心的一种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礼记·投壶》
《兰亭集序》
《寒食》
《礼记传》
《醉翁亭记》
热门攻略
热门资讯